民航旅客服务智能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2023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发布时间:2023-04-11 作者:冯迪 来源:航信研究院 字体大小:  A+      A-

  民航旅客服务智能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以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与中国民航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共建2018年经民航局认定成立本着立足公司主业、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的原则,实验室将在大数据基础技术、旅客大数据分析挖掘、旅客智慧出行、航空商业智能、民航旅客态势分析预测等领域开展研究,提升民航旅客服务系统智能化水平,从而为提升民航旅客服务水平作出贡献。

一、指导思想

在《民航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办法》的指导下,为更好的服务于行业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理念及运行模式,坚持“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围绕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设置开放课题。

二、开放课题研究方向

本次开展以下7开放课题的研究

课题1: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民航订单文本理解模型研究

研究周期:24个月

现状:传统机器阅读理解模型对于民航预订数据中存在语义向量表示不准确、信息冗余、长距离依赖等问题。

目标:(1)大规模民航订单文本理解数据集构建;(2)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民航订单文本理解模型构建;(3)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民航订单文本理解模型原型系统研制。

交付物:1)用于民航订单文本理解模型训练的大规模数据集;(2)民航订单文本理解模型;(3)民航订单文本理解原型系统;(4)民航订单文本理解应用系统;(5)论文发表2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考核标准:1、用于民航订单文本理解模型训练的大规模数据集文件存储于指定服务器;2、民航订单文本理解模型文件存储于指定服务器;3、民航订单文本理解原型系统能够在指定服务器上运行,并经过初步验证;4、民航订单文本理解应用系统能够在指定服务器上运行,并经过初步验证;5、申请发明专利1项,取得受理通知书;学术论文投稿到国际 SCISSCIEI 级别及以上期刊或国内《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专业期刊

 

课题2:民航旅客评价模型及隐私计算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周期:24个月

现状:民航旅客数据跨行业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缺少有效标签和统一模型,同时需要基于隐私计算的技术支撑,实现多方数据协作。

目标:通过对民航旅客出行大数据多维度的挖掘和分析,建立面向跨行业应用的民航旅客标签体系,形成统一的民航旅客评价模型,为民航旅客数据跨行业应用提供基础。构建自研可控的隐私计算框架,实现匿踪查询组件,支撑民航数据跨行业应用的可信共享和流通。

交付物:1、民航旅客标签模型算法及说明书1套;2、隐私计算匿踪查询组件源码及说明书1套;3、发明专利1-2项;4、论文1-2篇。

考核标准:1、标签模型算法及隐私计算匿踪查询组件源码可部署及运行,并经过初步验证;2、申请发明专利1-2项,取得受理通知书;3、学术论文投稿到中文核心期刊或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学术期刊或会议。

 

课题3:民航智能出行场景下的生物识别信息安全加固技术及标准研究

研究周期:36个月

现状:目前,民航智能出行场景使用到大量的生物识别信息,但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等方面还缺少较为细化的安全措施规范。一旦生物特征(尤其是人脸信息)数据发生泄漏,会对用户隐私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到民航行业的信息安全甚至是生产安全。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生物识别信息的安全加固方法受到到一定的挑战,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等方面还缺少较为细化的安全措施规范。

目标:课题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将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的相关技术结合应用在生物识别信息领域,对航信目前的安全加固方法进行算法的优化、改进,提高相关安全保障系数,从而提升信息安全加固等级。同时,课题将基于研究成果制定民航行业统一的生物识别(人脸)信息加密、隐私保护相关标准,为民航行业提供成熟的安全合规认证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安全加固技术的目的。

交付物:1.生物识别(人脸)数据加解密优化代码及相关文档;2.提交专利申请1个及以上;3.编写论文1篇及以上;4.编写民航行业/团体标准1项。

考核标准:1.生物识别(人脸)数据加解密优化代码能够编译通过并运行平稳,并经过初步验证;2.提交专利申请1个及以上,取得受理通知书;3.编写论文1篇及以上,学术论文投稿到中文核心期刊或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学术期刊或会议并获得录用通知;4.民航行业/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航信为主导单位或联合主导单位。

 

        课题4:高效率民航旅客敏感信息脱敏技术研究

研究周期:24个月

现状:数据脱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政务、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领域,但伴随着脱敏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仍存在继续优化演变的方向。

目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民航旅客敏感信息所在数据字段的快速定位及数据脱敏技术,确保民航信息系统数据安全,提高民航安全运营水平;拟研究并实现数据发布场景下敏感字段的快速定位算法模型和场景迁移下的数据脱敏算法模型。

交付物:1、数据发布场景下敏感字段的快速定位算法模型;2、场景迁移下的数据脱敏算法模型;3、发明专利1项;4、论文2篇。

考核标准:1、数据发布场景下敏感字段的快速定位算法模型和场景迁移下的数据脱敏算法模型,在2个项目中应用,非结构化数据敏感信息识别率达到99%,在相同硬件配置及等量数据下,数据脱敏模型效率高于DMTv1.02、申请发明专利1项,取得受理通知书;3、学术论文2篇投稿到中文核心期刊或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学术期刊或会议。

 

课题5:数字孪生技术在机场离港软件运行动态感知与分析预测中的应用

研究周期:24个月

现状: 机场目前没有专门对离港系统监控的软件,市场上开源的监控软件种类繁多,例如Zabbix等。这些软件部署相对复杂,依赖数据库等环境,添加监控规则相当专业,占用资源大,使用难度高,也没有与目前离港软件监控管理的痛点紧密结合。

    数字孪生机场,需要紧密贴合业务场景,融合各业务系统的指标数据,提供各种范式的可视化能力的新型数字化技术,定制化程度高。

    机场离港监控软件需秉承着不改变现有运维职责,低侵入、松耦合、高可用性,紧密围绕航信离港软件的实际情况开发,充分利用航信已成型资源优势,结合总部监控系统,与整个业务链路相结合设计开发。

目标:1研究数字孪生技术原理,了解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在虚拟空间中的映射,研究如何用数字反映相对应的实体全生命周期。2融合数字孪生技术,结合航信面向机场部署的航信软件进行监控、数据收集、回传、建模、分析、报警、展示等,提高监控性能与准确率。3基于历史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做到监控预测,防患于未然。

交付物:1、面向机场监控的梳理孪生模型与算法,原型系统及代码实现;2、基于监控历史数据的预测模型与算法,原型系统及代码实现;3、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机场应用软件监控的技术方案;4、专利申请一项。

考核标准:1、面向机场监控的梳理孪生模型与算法,原型系统及代码实现,源码形式,需具有效果展示功能;2、基于监控历史数据的预测模型与算法,原型系统及代码实现,源码形式,需具有效果展示功能;3、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机场应用软件监控的技术方案,文档形式,需通过评审;4、专利申请一项,文档形式,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受理。

 

课题6民航异常运价监控预警模型

研究周期18个月

现状:机票价格异常的情况在行业内频繁发生,给民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让涉事相关企业/机构承担了严重的后果。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使用运价数据完成价格监控模型。基于历史运价数据和运价计算日志数据,使用数据挖掘的异常检测技术进行历史价格曲线分析,根据运价业务特征聚类运价信息,研究针对异常运价数据、异常运价计算结果的识别和预警,根据业务制定策略组完成价格智能监控预警模型。

目标:民航异常运价监控预警模型课题研究的目标,旨在帮助航空公司防范由运价数据发布错误、处理错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价格畸低,或者极端高价,减小生产安全隐患,在事中阻止由此引发的重大资金损失。解决航空公司的机票低价错售问题、减少高价售卖引起的不必要的社会影响。通过对异常运价数据的识别和预警,帮助民航客票销售机构(航空公司/代理人用户)消除潜在的因为错售导致重大资金损失隐患。

交付物1、可视化的民航异常运价监控预警模型原型系统;2、发明专利2项;3、学术论文1篇;

考核标准1、面向浏览器终端的可视化的民航异常运价监控预警模型原型系统并在一家航司业务投产;2、提交专利交底书到代理机构;3、提交学术论文投稿到中文核心期刊或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学术期刊或会议

 

课题7:民航运价市场需求评估模型研究

研究周期18个月

现状:目前在民航运价市场需求评估领域的成果并不多见,且主要以学术研究为主,并未与真实的民航业务,尤其是运价业务相结合,不能在行业内广泛推广应用。在相关领域内尚未有成熟的研究成果。

目标:分析运价市场数据和社会数据,分析影响民航市场需求与运价的关键因素,量化影响因子,构建民航运价市场需求评估模型。该研究模型包含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模型训练、大数据存储模块。数据清洗模块提取样本数据的有价值特征,清理噪声数据,填充缺失数据,并保存进大数据存储中;数据分析模块对大数据存储中的数据按照业务需求,进行各个维度的数据统计分析;模型训练模块对大数据存储中的数据进行学习、训练,挖掘出有商业价值的趋势评估模型,并利用实时数据验证、修正评估模型,确保提供准确、合理的模型。

交付物:1、基于航线的需求趋势模型算法,包括设计和源码;2、运价市场需求评估网站;3、发明专利2项;4、论文1-2篇。

考核标准:1、基于航线的需求趋势模型,需求预测准确度达60%以上;2、运价市场需求评估网站应能够在主流PC浏览器运行,并经过初步验证;3、申请发明专利2项,取得受理通知书;4、学术论文投稿到中文核心期刊或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学术期刊或会议.

 

三、申请要求

1.申请人条件

(1) 凡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实验室内外人员均可申请该开放课题;

(2)申请人须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主持人,学风正派,治学严谨,申请人的年龄在申报当年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3)申请人应保证开放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时间投入。

四、资助额度

开放课题经费专款专用,本年度设立开放课题7项,课题具体资助额度需与课题负责人依照实验室相关制度确认。开放课题经费使用、成果评价与管理等均按照民航旅客服务智能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相关规定执行。

、课题管理

1.实验室负责开放课题的申报受理、课题管理以及成果建档管理,并为开放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2.开放课题负责人为课题具体执行人,接受本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和监督,处理与课题相关事务。

3.开放课题资助发表的论文,应标注“民航旅客服务智能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for Civil Aviation Passenger Services,CAAC)”为完成单位

4.完成开放课题必须提交相关成果及结题报告。开放课题研究期满,必须在3个月内提交结题总结,并附相关的研究成果证明。凡经开放课题资助产生研究成果由实验室及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开放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成果(专著、论文、专利或其它科技学术作品),必须将“民航旅客服务智能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for Civil Aviation Passenger Services,CAAC)”列为署名单位,在成果鉴定和申报各类奖励时也须做出同样标注。

5.课题无法按期完成,要求改变研究内容,或要求中断,都必须及时向实验室提出书面报告,实验室主任审批。中断课题的经费余额应交还本实验室。

6.课题结束后,实验室进行资料归档。

、申报材料

1.申请人根据本指南公布的开放课题研究方向进行选题,按照要求格式填写“民航旅客服务智能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模板见附件1

2.申请截止日期:2023423日。

3.申请书纸质版一式四份经申请单位签署意见盖章后,请邮寄至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天北路中国航信高科技产业园,申请书电子版请发送至联系邮箱(请注明单位+姓名+民航旅客服务智能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字样),申请者必需保证所有提交申报材料的真实性。

通信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天北路中国航信高科技产业园

联系邮箱zhangyuqing@travelsky.com.cn

联系电话:010-56435255

联系人:张雨晴

 

依托单位: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民航旅客服务智能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2023410

 

附件1.民航旅客服务智能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

国资动态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RSS订阅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网上调查  |   常见问题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暨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2010 京ICP备06014661号-16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9-11 11:09:05